据中国之声《新闻晚高峰》报道,商务部昨天公布的1-2月份我国对外贸易情况显示,今年2月,我国外贸出现73亿美元贸易逆差,这是继去年3月以来再次出现的月度逆差。尽管3月份的贸易数据尚未出炉,但商务部部长陈德铭(专栏)已经作下了“3月上旬再现逆差,第一季度总体也可能出现逆差”的定论。
贸易逆差的频率增多,利耶弊耶?中国对外贸易不平衡的趋势是否在进一步加大?人民币升值能否改变这种贸易局势?记者对中央党校经济学教研部副主任韩宝江进行了采访。
记者:经济逆差的出现是好是坏,逆差现象说明了什么?
韩保江:应该说我们国家近年来为了调整进出口结构,解决我们国内顺差多大的问题,一直是我们进出口结构调整的一个重点。作为今年1、2月份出现逆差,一方面反应我们进出口结构调整的政策效果现在初步显现,另一方面也说明中国进出口结构跟国外市场需求结构之间也发生了一些调整。
我想,一方面是由于世界经济缓慢回升,国际对中国产品的需求不如过去需求量大。同时我们国家这几年在限制一部分产品出口,比如说包括一些污染消耗类的产业,所以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觉得这个逆差到现在来讲倒是一个比较积极的信号,它反映了我们国家调整进出口结构政策的一种迹象。
记者:从结构来看,中国目前99%的贸易顺差都是对着少数出口大国,即对东盟、日本和韩国对整个非洲和南美洲都已经是逆差了,这是否说明中国贸易结构很不平衡,这种平衡能否得到改善?
韩保江:我倒觉得不是不平衡,因为过去我们中国的贸易主要针对于欧美这种大国,较大的市场,相应我们对亚洲和一些地区出口并不是很多。为了我们降低对欧美市场的过度依赖,我们从区域结构上,从政策上给予调整始终也是我们的政策,因此从这个意义上来讲,我倒觉得这不是一种不平衡,是一种我们国家从战略上调整区域经济结构的很重要的一个政策的着力点。
记者:中国与少数几个大国之间的贸易顺差,是否能够通过人民币升值的方式得到改善呢?
韩保江:我觉得人民币升值还是一个非常谨慎的问题,因为我们国家解决贸易失衡问题不单单是靠人民币,更重要的是靠这些欧美大国在对中国产品出口结构和出口限制政策方面应该加以调整。
比如我们愿意进口一些高科技,包括一些军事领域的进口,他们出于某种戒心始终对我们进行限制,相反我们对它的很多产品出口由于基本上是发达国家老百姓生活必需的,这样一个生活必需品又充满着这种需求的刚性,久而久之我们要买他不卖,结果我们的东西他又不得不买,久而久之形成发达国家顺差的趋势。
要真正改变这一状况,主动权还是在发达国家他们怎么对中国所需要的一些高技术,包括一些中国必需的一些产品的进口,他们如果给予更宽松的这种政策,我觉得这个对于平衡中国与发达国家之间的贸易顺差(是有利的),这是需要发达国家努力做的工作。
来源:互联网 转载于临企外贸网站建设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