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关总署昨日发布数据显示,一季度我国外贸顺差减少近八成,3月份当月逆差72.4亿美元。这是我国6年来首次出现单月贸易逆差,终结了自2004年5月开始连续70个月的贸易顺差神话。
商务部新闻发言人姚坚表示,3月份进出口贸易出现逆差,主要是由于我国经济企稳回升态势进一步巩固,国内消费不断扩大和持续升级,带动了进口的快速增长;顺差减少,也意味着贸易平衡和国际收支平衡状况的明显改善,这为人民币汇率保持基本稳定创造了条件。显然,姚坚强调的是贸易逆差的正面意义,这也是对国际社会对人民币汇率说三道四的一个回应。
但任何经济指标都有不同的解读角度,我们也应当重视逆差背后的隐忧。数据显示,3月份原油、铁矿砂、铜和成品油共拉动进口增长15.3%,其中价格上涨拉动12.2个百分点。矿产品和原材料在我国进口总额中比重很高,其价格的大幅上升,必将从生产环节传导到消费环节,导致物价的上涨,最终造成“输入性通胀”。
我们还必须看到,我国外贸短时间内由顺差到逆差的转化,有着复杂的国际背景。实际上,近几年来,一些国际势力不断施压,在要求人民币升值之外,还实施种种贸易保护主义政策,动辄对我国产品征收惩罚性关税——这正是我国出口增速放缓的一大原因。正常的逆差并不可怕,可怕的是政治干预造成的逆差,我们必须让国际社会明白,只有中国具备不断增长的出口实力,也才可能扩大进口,形成可持续的国际消费能力。贸易平衡,必须是在国际贸易良性发展前提下的平衡。
对深圳来说,外向型经济面临的压力越来越大是必须正视的现实。面对人民币升值压力、原材料和能源价格上涨、人工成本上升以及国际社会贸易保护主义情绪在金融危机下的滋长,深圳出口企业压力空前。技术进步、产品升级换代,推动增长方式的革命,使我们的产品无论是价格还是品质都始终拥有强大的竞争力,这是出口企业绕开政治暗礁、突破贸易壁垒的利器,也是深圳外向型经济继续保持活力的可靠途径。
来源:互联网 转载于临企外贸网站建设新闻频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