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0年互联网泡沫破灭11年后,硅谷这个互联网的发源地自今年来受到了风险投资者的青睐,它的一枝独秀与自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美国经济一片唱衰声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一位曾在硅谷工作多年的IT人士对《第一财经日报》记者说。
“技术创新的浪潮与泡沫几乎同时产生。泡沫会有,但不会像11年前的那样致命。大起、大落、回归正常轨道,周而复始,这是互联网行业的发展规律。”盛拓传媒集团首席执行官秦致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此前他曾有很长一段时间在麦肯锡纽约办公室负责投资工作。
泡沫表象
淘金者们依然乐此不疲,希望在硅谷找到像当年的Google那样有活力的创业公司。一个明显的例子是,今年3月,Color Labs在还未发布任何产品的前提下,仅仅凭借“弹性圈子”的概念就获得了红杉资本、贝恩资本等多家风投在内的4100万美元投资。
随后,照片分享应用Color在苹果应用商店上线。尽管此前的高调炒作令这款应用下载量极高,但人们对它的评价仅集中在一颗星到两颗星之间。
一派生机勃勃的硅谷上空弥漫着泡沫的气息。着名风险投资家弗雷德·威尔逊称:“我看到了许多投资者投资行为越来越不自然,投资者竞争性地急于参与进年轻人流行的创业潮之中。我从来没有见过这样的势头。”
今年5月10日,微软宣布以85亿美元天价收购网络电话Skype。联想到2005年eBay收购Skype时花费25亿美元,并且Skype一直在做亏本生意,不少人认为微软的85亿美元并不值。不过微软并不这么认为,微软CEO鲍尔默说:“通过Skype微软能赚到更多的钱。”
获得高估值追捧的不只是Skype。成立仅4年的社交游戏开发商Zynga估值达90亿美元,超过了1982年成立的行业巨头美国EA公司;还未实现盈利的Twitter被估值100亿美元左右;而Facebook估值一度高达 830亿美元,足以与波音公司或时代华纳市值媲美;没找到清晰盈利模式的Foursquare被估值5亿美元……半年前,这些企业的估值几乎连现在的一半都不到。就连股神巴菲特也不得不警告投资者,现在绝大部分社交网站估值过高。
与上述还未迈入IPO大门的互联网公司相比,刚刚上市的Linkedin才是目前硅谷最具争议的话题。不久前,这家硅谷系出身的商务社交网站在纽约股市挂牌,上市首日以45美元价格开盘,当天股价飙升达109%,市值一度冲到90亿美元,这几乎是其去年1500万美元利润的近600倍,相比之下,当年谷歌上市首日的市盈率是149倍。
从华尔街到硅谷,人们对于Linkedin众说纷纭。MarketWatch专栏作家John C. Dvorak指出,对科技行业而言,Linkedin 热烈的市场反响既是好消息也是坏消息。好消息在于,这一IPO交易开辟了道路,使得更多小企业通过上市融资成为可能,但与此同时,它们又会吊起投资者的胃口,并最终像当初的互联网泡沫一样酿成大祸。
互联网企业估值过高、风投变得越来越不理性,种种迹象似乎在向人们拉起警报:11年前的泡沫又回来了?
Google首席执行官埃里克·施密特(Eric Schmidt)认为,新的互联网泡沫正在企业估值领域浮现出来,且迹象相当明显,投资者相信这些公司在未来将被卖个好价钱。
MarketWatch专栏作家特丽萨·普雷蒂(Therese Poletti)认为,这轮泡沫比2000年的超级泡沫还要大很多。“这些泡沫并非人们所想象的那样仅仅会伤害到少数高端投资人,而是会直接影响整个互联网行业生态环境,造成无穷麻烦。”
泡沫不致命
“11年前的.com泡沫的突出特征是:纳斯达克上市的几大高科技股被大量抛售,投资者、基金和机构纷纷清盘。对比来看11年后的今天,私募股权融资渠道比较充裕,新上市公司面临的监管以及私有公司股票交易渠道也有了增多。最重要的是,如今的互联网环境前后对比已经有了本质的区别:过去,无论是广告、宽带、物流等都处于发展极不完善阶段,缺乏可持续盈利的商业模式。如今,互联网公司的盈利模式比以往更加清晰,比如,游戏、广告和电子商务等。”秦致说。
美味的啤酒一定会有泡沫。泡沫的好处在于,有泡沫才会有更多的资金流入,从而帮助一些优秀的公司更快发展,然后再迅速地把泡沫填实。或许正如硅谷着名天使投资人杰夫·卡拉维尔(Jeff Clavier) 所说:“市场可能不会出现泡沫骤然破灭,但在市场疲软的路上还是会有人付出代价的。”
相比较泡沫,或许更值得大家注意的一点是, Facebook、Twitter、Foursquare 等众多革命性的社交产品及移动互联网已经开始渗透进社会及人们生活的方方面面。这种改变或许会持续5年,甚至10年,但人们都实实在在地感受到了互联网创造的真正价值。
来源:互联网 转载于临企外贸网站制作新闻频道